3月10日,生態環境部采用視頻會議的方式召開2020年2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通報近期重點工作進展情況,并就大氣污染防治問題答記者問。
1
通報疫情期間生態環境質量狀況
2 將減少對環境信用良好企業的現場檢查
生態環境執法局局長曹立平:我就關于監督執法正面清單的內容,結合生態環境執法工作作一個簡要介紹。清單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內容:
一是明確原則上一般不開展現場檢查的企業范疇。分為五大類,包括生產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的企業,供應水、電、氣的保障民生的企業,污染少、吸納就業能力強的企業,重大工程項目以及先進裝備制造業類等企業。這些企業除信訪舉報核實以外,一般不進行現場執法檢查。
二是明確減少現場檢查頻次的企業范疇。主要是已經安裝在線監控并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穩定達標、環境信用良好、一年內無環境違法記錄的重點監管企業,可以減少開展現場檢查。
三是適度調整行政處罰的方式。審慎采取查封、扣押和限制生產、停產整治措施。對受疫情影響,違法行為輕微并及時糾正且未造成環境危害后果的,可以依法不予處罰,督促盡快整改。對因疫情而未按時完成整改的,可以酌情延長整改期限。
四是持續加大查處嚴重環境違法行為的力度。對群眾反映強烈、損害群眾利益的,對偷排偷放、主觀惡意排污的,對監測數據弄虛作假和嚴重污染環境、構成環境污染犯罪的,要加強與司法機關聯動,加大懲處力度,維護群眾健康和環境安全。
對于是否提振經濟就要放松環境監管,我強調三點。
首先,我們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持續做好環境監管執法工作。
二是以更大力度推進監管方式轉變,優化執法方式方法,提高執法效能,做到精準、科學、依法執法。優化執法方式,絕不是放松環境監管。
三是進一步聚焦污染防治攻堅戰的目標任務和群眾關心的生態環境問題,堅持嚴格執法和精準幫扶相結合,不斷加大執法力度,切實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實現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目標的實現。
(南方都市報記者提問)
3 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的態勢不會改變
綜合司司長徐必久: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會對經濟社會發展造成較大的沖擊,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帶來一定的影響。根據我們的研判,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影響,總體上來看是局部的、短期的、有限的。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的態勢不會改變,當然,完成污染防治攻堅戰的目標任務,我們既有壓力、有風險,同時也有信心、有決心。
大家都知道,對生態環境部門來講,今年是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去年也就是2019年,9項約束性指標中,有7項已經提前完成,碳排放強度接近完成,但是優良天數比例約束性指標對完成還面臨著較大風險和壓力。
從今年1-2月份環境質量狀況來看,生態環境質量繼續保持改善的態勢,有向好的一面,優良天數比例同比上升,PM2.5濃度同比下降,這是有利的一面。但是我們要同時看到,部分地區PM2.5濃度出現反彈,臭氧的濃度有較大幅度上升,特別是一些省份,優良天數比例、PM2.5和臭氧都有較大反彈。
生態環境部認真貫徹落實好今年年初習近平總書記作出的重要批示,正在研究制定《關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確保完成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我們主要的考慮和做法是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突出“三個治污”。強化精準治污,以打贏藍天保衛戰為重中之重,確保完成優良天數比例等約束性指標,已經完成目標任務的要鞏固提升,尚沒有完成的要加強督促,確保完成。實施科學治污,不斷滿足污染治理的實際需求,堅持依法治污,提高依法治污能力。
二是集中力量打贏藍天保衛戰。正在研究制定《打贏藍天保衛戰2020年攻堅行動工作方案》,同時注重做好三個統籌,對好的經驗做法繼續堅持和發揚,同時根據新的形勢,重點要做相應的調整和優化,做到三個統籌。一個統籌是PM2.5和臭氧的協同防治,第二個統籌是統籌秋冬季和春夏季,第三個統籌是統籌重點區域和城市群地區;著重抓好三大工程建設,這三大工程就是:清潔取暖散煤替代工程,鋼鐵等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公轉鐵”工程。我們還要積極主動抓好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
三是打好碧水和凈土保衛戰。以長江、黃河流域為重點,加強水源保護區劃定保護,城鎮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黑臭水體治理。同時推動農用地安全利用,加強建設用地環境風險管控,加快補齊醫療廢物、危險廢物收集處置設施短板。
四是落實好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近幾年有三份重要的文件對我們來講是很重要的保障和支撐,一份是《關于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意見》,中央已經印發;第二份是《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第三份是《?。ㄗ灾螀^、直轄市)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措施》。這三份文件對我們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特別是推動地方黨委政府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有很大的推動。
(光明日報記者提問)
來源:生態環境部微博
轉自陜西生態環境微信公眾號,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